多维度因素使土味文化遽然流行,核心推动力是互联网?
2018-09-21 16:42:42
  • 0
  • 0
  • 0
  • 0

文/东方亦落

网红脸、阶层固化、恐婚症、90后中年危机……在纷繁复杂的互联网环境中,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化”让我们本就不轻松的生活更添焦虑。在互联网追求流量的时代里,这些容易引起激烈讨论的话题倍受青睐,但也会让现代人的压力更大。

不过在这种压力大的潮流中,一股“泥石流”悄然兴起并且来势汹汹。“土味情话”、花样吃竹鼠的华农兄弟、回归桃花源式生活的李子柒、《创造101》中的土味小姐姐王菊、以及快手这类平台上愈发火爆的土味视频。

土味文化在互联网中的流行可以说让人猝不及防。在网络社交平台向来流行从衣食住行到文化素养各方面晒出高大上的样子(哪怕是装出来的),以展示自己的品味,然而土味文化打破了这种虚假的光环。

土味文化何以能在互联网上风靡?其背后的原因是多维度的,但互联网的推动力是核心因素。那么在下一个阶段,裹挟着“乡土气息”的内容产品会不会成为互联网中的主流呢?

一、“土味文化”风靡各个领域,离不开互联网的推动

最近数月,土味情话如“山竹”一般迅速席卷互联网,从网民到明星甚至是广告文案都纷纷玩起了这一潮流。

这种冷笑话般的语言风格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答非所问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非常的接地气,通过强烈的反差受到广大网民的青睐从而迅速普及。

土味情话的盛行要归结于“土味文化”的风靡。土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大概是快手短视频,社会摇、喊麦、吃各种奇怪的食物等内容的视频在快手上不计其数,并且流传到微博、微信等各种社交平台,其中的知名作者“面粉哥、洗脚姐”等粉丝数量高达百万甚至千万,并带动了“小猪佩奇社会人”等土味梗的流行。

此外,快手收购A站让许多人担心AC娘会被带土。

然而土文化早就已经蔓延到二次元了。

再比如最近火爆网络的花式吃竹鼠的华农兄弟。这种大小如兔子、爱吃竹子的啮齿类动物,在名为“华农兄弟”的视频作者的推动下一夜成名。视频内容非常简单,环境是山清水秀的乡下,华农兄弟饲养着一群竹鼠。上半部分是“诊断症状”,中暑、打架受内伤都在症状之列,然后华农兄弟就“处心积虑”地以煎炒烹炸各种方式吃掉这些精心饲养的竹鼠。

这些视频开始是在今日头条中蹿红,在积累了50万粉丝之后,被搬运到微博和B站,逐渐流行开来,并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竹鼠”一词的百度指数提升了1000%,微信指数飙升45倍,皆因华农兄弟的土味视频所致。

除了“真土”之外,还有另一种“风雅”的土味视频。典型代表是李子柒,她应该算是土味视频的早期布局者,在视频中展示了一种劈柴、砍竹、挖菜、做饭的自给自足式的桃花源般的生活,独特的拍摄方式呈现出的美感吸引了大批粉丝,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娱乐圈中也能看到通过互联网火爆的土味文化的身影。最有名的应该是《创造101》中的王菊,王菊的火爆更像是一场互联网中土味文化的狂欢,背后是推手的力量和网民的喧嚣。

就连周董的新歌《不爱我就拉倒》的歌词,扑面而来的也是浓浓的土味气息。

甚至90后、00后喜欢的“爱豆”们也会用土味文化来做宣传。

可以看到,土味文化爆红的背后离不开互联网的传播。互联网在这一方面很难遵循创造者“自由、平等的虚拟空间”的理念,当土味来袭,互联网成为传播利器和狂欢聚集地。那么,土味文化为何能藉由互联网迅速风靡呢?

二、土味文化的爆红存在多维度原因

第一,土味文化之所以爆红,人们的各种心理因素不可忽视。

现代社会中,人们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而互联网上日渐造作妆容浓腻的网红让人厌倦,土味文化的真实不做作则缓解了用户的疲劳感。比起白莲花般的心机网红而言,土味内容的野生真实打破了虚假。尤其是当前日渐成为互联网主流用户的年轻人对真实的渴求更甚,相比一千种的化妆方式和“照骗”,华农兄弟的花式吃竹鼠更加接地气并具备吸引力。

李子柒展现的田园式生活让人们在阶层固化的压力下看到了另一种可能。身在“底层”除了为生存挣扎之外也可以“诗意地栖居”,对于浸染尘嚣已久的现代都市人而言,李子柒展现的简单干净的生活方式才是人们心之所向。

而如快手视频、王菊等土味风情,则更多地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心理。对于文化水平社会地位较低的人而言,由于自身的限制,更偏爱这类俗气的内容。而对于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用户而言,他们除了沉迷土味文化无法自拔之外,也是在利用转评赞等在社交平台上拥有的权力,以一种审视的目光去看待土味内容。

在观看这类内容的过程中,观看者与内容的人物和环境是割裂的,不能达成共识,就难免会带上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背后蕴含的是一种凝视的态度与权力运作的意识,并从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映射出了“土味”表征和符号隐含的身份地位及权力的不平等。

第二,互联网的发展激发了土味文化领域的创作能力。

互联网打破了许多壁垒,使得发声渠道逐渐下沉,今日头条、快手等平台的兴起,给更多的创作者提供了机遇,其中包括许多三四五线城市甚至乡镇地区的用户。他们发现在镜头前表演并不是难事,而他们的内容来自于田间地头,来自于真实的土地之中,这些内容与高大上的城市网红迥异,自然也吸引了互联网中大批远离乡土的用户的注意力。踊跃的创作者,追求新鲜内容的用户,以及迅速普及的互联网平台,共同构成了土味文化风靡的基因。

第三,中国文化中固有的乡土气息。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土味”充满着对农耕文明的赞美。唐代经学家孔颖达曾说:“甘味生于百谷,谷是土之所生,故甘为土之味也”。在小农经济的时代下,百姓靠种地谋生,与泥土息息相关,甚至依赖于土地,土地文化自然备受追捧。

然而在时代变迁的过程中,城市化成为趋势,人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构成的现代社会无法以乡土社会的习俗加以适应,所以“土气”成了贬义词。

而当下,我们从工业社会过渡到信息社会,蕴藏在文化根基中的“土味”又呈现出回归的势头。

一直以来,中国的互联网文化消费氛围始终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但如今中国农村人口超出7亿,占比超过全国总人口的50%。在城市互联网市场增长空间饱和的状态下,农村成为互联网可以开拓的新市场。

多维度的原因、迫切的消费诉求及巨大的消费潜力,使得土味文化逐渐流行。在这种趋势下,土味文化是否会成为互联网中的下一波主流呢?

三、土味文化会成为互联网下一阶段的主流吗?

在更早的冯氏喜剧《私人定制》中,已就土味文化做过探讨。李成儒饰演的导演拿遍世界“俗”奖名利双收,然而换了“雅”血之后沉浸于弹棉花被世界遗忘,而换了“俗”血的王宝强反倒功成名就。

这一情节也恰好是如今互联网境况的映射。俗气的土味文化蹿红,互联网功不可没,网络平台的发展给“草根阶级”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给土味文化的茁壮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土味内容的生产者们利用反主流的话语和行动换取流量,以获取更多在互联网和现实中的资本。

然而这并不能在太大程度上满足他们的诉求和需要获得的认同,反而在展现土味内容的过程中更多地沦为被俯视的对象。大众传媒时代土味文化多处于缺席与失语状态,在当前阶段,土味内容的生产者发出的也只是微弱的声音。

不过就算是被俯视,土味文化的风靡却依然是打破壁垒的重要一步。单纯率真接地气的土味文化使逐渐迟钝麻木的现代人找到了新的宣泄方式,也使互联网进一步下沉到数量庞大的乡镇人口中,给他们提供了表达诉求的机会,实现流量变现以及自我价值,同时为互联网获取更多三四线城市及广大乡镇地区的用户提供了契机。

由此看来,以互联网为核心推动力的土味文化会成为互联网下一阶段的重点,与当前的主流文化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中国经济、文化等层面的状况,为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然而,由于土味文化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扭曲性,使其无法成为主流。此外,土味文化的“土”也应有度,侧重传播正向思想,而不是无底线地博取眼球。如果无底线的土味文化成为主流,或许也就只会沦为一场盛大却悲哀的全民狂欢。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